第三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是俄国侨民文学的第三浪潮。这一阶段引人注目的是作家们移居国外的浪潮几乎都与社会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如三次入狱、两次入精神病院的索尔仁尼琴, 1972年因为在国外发表了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 1974年被驱逐出境; 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1932— )因为在国外出版了短篇小说《士兵伊凡·琼金的生平及奇遇》被开除出苏联作协, 而后于1980年移居国外; 布罗茨基(1940—1996)被认为是持不同政见者的代言人于1972年被逐出国境。当然这一浪潮也与此时当局对犹太公民出境的限制放宽有关, 所以在大部分新侨民移居西方(美洲、欧洲)的同时, 也有一部分人侨居以色列。最主要的作家有: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维克多·涅克拉索夫、安德烈·西尼亚夫斯基、马克西莫夫(1930—1995)、弗里德里希·戈连施坦(1932— )、阿克肖诺夫(1932—2009)、萨沙·索科洛夫(1943— )。
代表性作品主要有:沃依诺维奇的《士兵伊凡·琼金的生平及奇遇》(1969); 马克西莫夫的长篇小说《创世七日》(1971); 维克多·涅克拉索夫的《愚人笔记》(1974); 弗里德里希·戈连施坦的中篇小说《赎罪》(1979); 布罗茨基那“超越时空的限制, 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 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评奖委员会的评语)的多部诗集及散文; 阿克肖诺夫的长篇小说《燃烧》(1980)、《克里木岛》(1981)、《冬天里的几代人》(1994); 安德烈·西尼亚夫斯基(1925—1997)的《苏维埃文化:一部文化史》(1989), 《伊凡:傻瓜(人们信仰概论)》(1991), 《俄罗斯知识分子》(1997); 萨沙·索科洛夫、索尔仁尼琴等人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