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破天荒的创举可以看出:他对于千百年来始终流荡于社会底层的传统戏曲有特拔高举之功。民国十三年(1924)春,景梅九应安邑县长的邀请,重修县志,竟然在《乡贤录》上,将当时六位安邑县籍的山西梆子演员列名载籍。在他那个时代,唱戏的角儿一般连家庙也不让进,怎么可能登入县志、列为乡贤呢?
□
可能,景梅九并不知道,他对于戏曲的提倡所展现的新视野有多撼动人。一位原本与他并不相识的同辈读者,就是一个受到感召而将之昂声传扬的人。
此人姓王,名镜寰,字明宇,号觉盦,光绪十年甲申生人,较景梅九只年轻两岁。王镜寰早岁即追随金州出身的名宦王永江(岷源)任辽阳州警务局长。王岷源之于人才简拔,特重书法,王镜寰又写得一笔秀整端严的小楷,遂大获赏识。
即使以整个中国为范围审视,从清入民国,此一风云动荡的期间,“奉天二王”都称得上是难得的循吏。王岷源在民国十年前后任代理奉天省长,任命王镜寰为政务厅长,兼领清丈、水利、屯垦各局督办。大约就在奉天省计划开辟沈阳至海龙、复转接长春的“奉海铁路”之时——约当民国十四年(1925),王镜寰奉令成立“奉海铁路公司”,于偶然赴京采购的旅次,他读到了景梅九甫自京津印书局出版的新书《罪案——辛亥革命回忆录》,其中收录了那一篇《戏曲说略》,王镜寰尤感于这么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