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传统史学日衰,近代史学日盛,这是中国史学分化的大趋势。
二、史学的近代化趋势
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趋势,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历史形势的驱动下发生、发展的,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
这突出地表现在史家们对边疆史地和外国史地的研究方面。鸦片战争前,龚自珍曾著《西域置行省议》一文,反映了他对边疆事务的重视和远见。鸦片战争后,研究边疆史地的人多了起来,其中以张穆、何秋涛、姚莹最为知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带有民族危机的时代紧迫感。
张穆(1805—1849年)的代表性著作是《蒙古游牧记》16卷。他以10年之功撰成前12卷,“末四卷尚未排比”他就去世了,后经何秋涛以10年之功补辑而成,并校阅了全书,于咸丰九年(1859年)刊刻行世。《蒙古游牧记》以方域为骨骼,以史事为血肉,记述了内外蒙古自古代迄于道光年间的地理沿革和重大史事。作者自序说:“今之所述,因其部落而分纪之。首叙封爵、功勋,尊宠命也;继陈山川、城堡,志形胜也;终言会盟、贡道,贵朝宗也。详于四至、八到以及前代建置,所以缀古通今,稽史籍,明边防,成一家之言也。”书中详载土尔扈特部“走俄罗斯,屯牧额济勒河”,而在顺治、康熙年间“表贡不绝”,并最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渥巴锡时“挈全部三万余户内附”的动人史实,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对世人也有极大的启示。祁寯藻在为此书写的序中,论述了蒙古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和本书的价值,反映了此书所具有的时代意义。